您好,欢迎访问宁夏科协官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19
2018年10月

超敏反应是什么?

来源:新华网   作者:高文桢 吴一波

  什么是超敏反应? 

  变态反应又称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因异常的、过高的免疫应答而造成的免疫病理反应。即机体与抗原性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产生致敏细胞或特异性免疫物质。例如与再次进入的抗原结合,可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和组织损害的病理性免疫应答。

  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性物质称为变应原,可以是外源性(机体外的一些异物进入机体),也可以是内源性(机体本身的一些物质)。超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因变应原的性质、进入机体的途径、参与因素、发生机制和个体反应性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根据反应发生的速度,超敏反应可以分为迟发型超敏反应和速发型超敏反应。

  超敏反应有哪些种类? 

  Ⅰ型超敏反应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过敏”,属于速发型超敏反应。该型超敏反应的特点是反应迅速,消退速度也十分快,有明显个体差异,一般仅造成生理功能紊乱而无严重的组织损伤。在临床上,由Ⅰ型变态反应所致的常见疾病有血清或药物性全身过敏性休克,食物(鱼、虾、乳制品)所致的消化道过敏反应,药物性皮疹,花粉或尘螨引起的支气管哮喘等。

  再次进入机体的异物与机体细胞表面的物质相互作用,细胞、组织、器官被激活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进而导致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组胺、5-羟色胺、慢反应物质-A等释放。这些生物活性物质能引起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和腺体分泌增多。而根据这些活性物质作用的目标细胞和器官不同,可以分为呼吸道过敏反应、消化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或全身性过敏反应。

  Ⅱ型超敏反应又称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或细胞毒型超敏反应。机体内的免疫物质与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后,在多种免疫细胞参与作用下,导致细胞溶解、组织损伤。例如临床上常见的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反应和药物性溶血性贫血都属于Ⅱ型超敏反应。甲状腺功能亢进是一种特殊的Ⅱ型超敏反应。

  Ⅲ型超敏反应又称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或血管炎型超敏反应。异物和体内免疫物质形成中等大小的复合物,既不容易被肾脏滤过后排出体外,也不容易被相应吞噬细胞吞噬,因此较容易沉积到局部器官或血管,进而引起一系列变化。临床上常见Ⅲ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有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哮喘等。

  Ⅳ型超敏反应一般均在接触抗原24小时后出现反应,故称为迟发型超敏反应。某些简单化学物质的接触性皮炎以及对移植组织器官的排斥反应中均可见迟发型超敏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常见类型为化学药品(例如染料)与皮肤蛋白结合或改变其组成成为抗原,使相应免疫细胞敏感。再次接触该抗原后,该类免疫细胞获得了杀伤自身正常组织细胞的能力,从而导致接触性皮炎。另一个类型称为传染性变态反应,常见于结核病等。此外,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某些自身免疫病等都属于Ⅳ型超敏反应。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作者: 高文桢 吴一波   [责任编辑: 李浩]